7月31日深夜北京朝陽區的一些報刊亭遭遇“強拆”。 澎湃新聞 付珊 圖
  來源:澎湃新聞網
  一夜之間,北京朝陽區的一些報刊亭主變成了無業人員。
  他們的報刊亭在7月31日深夜遭遇“強拆”,以至於很多市民在第二天早晨詫異地發現,想買份報紙,都找不到地方了。
  8月2日,澎湃新聞率先對此事進行報道。當時,朝陽區政府服務熱線的工作人員稱,朝陽區政府沒有接到拆除區域內報刊亭的通知,對於區內市民投訴的拆除報刊亭情況,可能與“整治占道報亭”行動有關。
  8月10日,朝陽區政府對澎湃新聞給出進一步回覆,是移改而非拆遷,事先他們與報刊亭主做過溝通,並徵得大多數經營者同意。
  然而,對親歷這一切的報刊亭主來說,事實又並非如此。
  7月最後一天 朝陽區部分報刊亭被“強拆”
  北京長安街、東三環附近,本是北京最繁華的地方之一。可是,對駐扎在這一帶的報刊亭主來說,7月31日的遭遇,把這裡變成了傷心之地。
  據朝陽區東三環附近的一位報刊亭主林海(化名)透露,7月31日中午時分,他接到了街道辦工作人員的通知,得知報刊亭將在下周進行移除。
  7月31日下午4點多,建國門外大街,一對經營報刊亭的武氏夫婦也接到了類似的通知——一名城管前來告知,要求他們當天下午6點之前把東西搬出去。
  至於為什麼要搬,這對報刊亭主回憶城管當時說的話:“我是管傳達的,我通知你們,你們要騰乾凈了。”城管還告訴他們,“這是大勢所趨,一刀切。”
  7月31日晚上8點,林海還沒來得急收攤,三輛平時用於送報的綠色貨車就出現在面前。對方表示,他們來自北京市郵政公司下屬的北京市報刊零售公司,是來防止報刊亭被拆除的。聽了這番話,林海沒敢走,他守在報刊亭,一直到第二天凌晨1點。
  這時,城管來了,公安來了、交警來了,連街道辦事處和郵政局的人都來了。
  “街道辦和郵政局的人是來維持秩序的。”林海回憶,只見城管帶著電鋸,沒有絲毫遲疑,對報刊亭進行了拆除。存放在亭子里的書、報紙、雜誌、礦泉水凌亂地散在地上,他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卻沒有敢上前阻擾。
  因為給報刊亭裝了空調,拆下來需要時間,武氏夫婦就被寬限了一天。8月1日晚,兩人收拾好東西就回家了。經過一個不眠之夜,他們熟悉的報刊亭也已經不在了。
  相比之下,同樣來自建國門外大街某報刊亭的李浩(化名)經歷了更多曲折。
  他告訴澎湃新聞,8月1日凌晨1點多,有至少30名穿著制服的人、20餘名便衣,還有警車、鏟車、吊車等來到他們的亭子外,拉起警戒線,把人攔在線外,準備拆除報刊亭。
  因為沒有見到任何書面文件,他52歲的母親獃在亭子里不願意出來,便有一些人拿著鐵棍敲打亭子側門,玻璃碎了一地,門框也變了形。其母親見玻璃碎了,就喊“別砸了,門壞了,我給你開門!”一邊伸出手想要把門打開。伸手之時,被插進來的鐵棍戳破了手。
  說到這裡,李浩還向澎湃新聞出示了母親受傷的照片。
  李浩的父親也受到了牽連。當時他拿起身邊的滅火器,想趕走砸門的人,之後卻因為“抗拒執法”被拘留十天。
  一位有類似經歷的報刊亭主李先生還告訴澎湃新聞,建國門外大街被拆除的報刊亭共有25個左右,它們被放置在建國門外大街與針織路交界的一處工地。澎湃新聞記者隨後找到該工地,發現被拆除報亭23個,其中少數報刊亭破損嚴重,已無法繼續使用。
  朝陽區政府:是改移不是強拆,大部分亭主原則上同意
  其實危機從三個月前就開始逼近了。林海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今年5月,他們就接到了街道辦的通知,即將對報刊亭進行遷移。
  “沒說是什麼理由,也沒有任何文件。”因為難以接受,包括林海在內,朝陽區100多位涉及此事的報刊亭主曾在今年6月先後兩次前往朝陽區信訪局反映情況,但遲遲沒有得到反饋。
  一些報刊亭主表示,今年7月曾4次接到通知,說報刊亭要“挪”走。不過,也有相當一部分報刊亭主聲稱,除了7月31日當天的口頭通知,此前從未聽到相關消息。
  7月25日,《北京日報》《北京晨報》等本地報紙均報道稱,在2014年內,北京市將對地鐵口、過街天橋等位置的占道早餐車、報刊亭進行清理,騰出擠占的道路空間,同時新式報刊亭也將重新設計,力求與街道風格統一。
  該報道稱,在7月25日之前,已有近300座報亭在近期的執法檢查中因占道被查,未來一段時間,市政部門將繼續協調相關單位,對報刊亭違規占道問題進行處置,且新式報刊亭的設計工作也在醞釀中,新報刊亭還準備採取小型化設計,引入自動售報系統。
  該新聞見報後第七天,朝陽區一些報刊亭就遭遇了不測。據媒體報道,已有72座報刊亭被強制拆除,因為找不到負責單位,損失由亭主自己承擔。
  對此,8月10日,朝陽區政府對澎湃新聞回應,他們是根據首都城市環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2014年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治理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和北京市報刊亭設置規範,依法移改不符合設置規範的報刊亭,其中改、移71處,規範1處,並非拆除。
  朝陽區政府還表示,他們嚴格按照設施設置標準,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整治:一是對全區所有報刊亭設施進行清洗、粉飾、維修;二是將主要道路上的設施移至非主要路口,清理、調整閑置、把口、占路、占壓盲道、占壓市政管線等阻礙通行和設置密度同側小於500米的報刊亭,拆移道路路口、人行天橋等15米範圍內影響人流疏散的設施;三是取締報刊亭亭外經營、私改設施、超範圍經營、私自擴大設施面積(敞門經營)、設施附設廣告海報等違法行為,並落實報刊亭門前三包制度。
  按照首環辦《2014年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各區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設施治理任務。為此,前期朝陽區相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均與報刊亭經營者進行了積極溝通,大部分報刊亭經營者原則上同意按照報刊亭設置規範將設施進行改、移工作,屬地辦事處根據報刊亭經營者意願同社區居委會協商初步確定安置點,以滿足報刊亭的購買需求。
  與此同時,朝陽區相關部門也與朝陽區郵電局、北京市報刊亭零售公司及朝陽分公司的負責人進行積極溝通,明確此次報刊亭整治工作原則不是拆,是按照報刊亭設置規範進行移、改,整治的最終目的是讓報刊亭設施符合設置規範。
  報刊亭主稱損失嚴重 律師稱政府有責任賠償
  這一說法並沒有得到報刊亭主和報刊亭零售公司的認可。
  北京市報刊零售公司相關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7月31日凌晨至8月2日凌晨,朝陽區長安街二環、三環沿線共有72個報刊亭被強拆,該公司事後也沒有接到任何單位下達的通知,也沒有相關單位與其公司聯繫溝通。
  對於區政府所說的“大部分報刊亭經營者原則上同意”,許多報刊亭主表示,他們之前只是接到通知要整頓,根本沒有商量餘地。所謂“原則上同意”不知從何而來。
  一些報刊亭主認為,自己也有經營許可證,位置也符合政府要求,卻難逃拆除。一位街道辦事處負責人曾回覆,“這是政府行為。”
  目前,擺在這些報刊亭主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盡可能減少損失。
  林海在離原來報刊亭不遠的地方,重新找了一個廢棄的報刊亭。他打算暫時先用起來,處理一下庫存。他坦言,平時賣雜誌報紙收入非常有限,每年7月到9月,他的主要收入來自銷售礦泉水和飲料,好的情況下,這筆收入每天能達到500元。
  眼下重新找的地方,人流非常少,根本不能和以前比。這樣算下來,這個夏天他要比以前少賺4到5萬。
  一位報刊亭開在北三環東路和平東橋附近的王先生也告訴澎湃新聞,他們的報刊亭的確是被遷移,之後遷到附近的和平家園小區里一個隱蔽的地方,經營幾天后幾乎沒有什麼生意,如今也已經關門了。一家三口唯一的生活來源也就這麼斷了。
  據《人民日報》報道,截至2013年10月,全國郵政報刊亭總數為30662個。這些報刊亭解決了不少困難家庭的就業問題。按照全國30662個郵政報刊亭、平均2人經營1個報刊亭計算,直接提供就業崗位6.13萬個。
  其中,北京郵政報刊亭近年陸續向社會提供了5000多個就業崗位,其中原報攤人員占30%,下崗人員占20%,殘疾人員占10%,勞動改造人員和勞動教養人員占10%。
  但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拆除報刊亭的消息也頻頻傳出。
  2010年,南京市玄武區曾試圖按照5萬元的價格對報刊亭進行贖買,但這一事件遭到市民反對。最終,南京市政府就報亭拆除事件提出了總量不減的處理意見,在規範報亭經營的同時也確認了報亭是“南京一道靚麗風景線和南京民俗文化符號”。
  2012年4月,鄭州開始實施“退路進店”工程,短短一個月內拆除全市共計421個報刊亭。鄭州也成為一座沒有報刊亭的省會級城市。
  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2年底,全國共拆了10468個郵政報刊亭。
  對於報刊亭主的遭遇,朝陽區政府表示,他們可以在符合規定的區域內再次選址,按照原來的程序重新申請。至於具體的個人損失,因為非工作日原因,無法給出確切說法。
  另據朝陽區政府透露,其轄區擁有469個報刊亭,這項工作接下來的情況還要經過商討。可以確定的是,對不符合規範的報刊亭,他們還要繼續進行整頓。
  對此,全國律師協會行政法委員會副主任王才亮認為,政府牽頭拆除報刊亭,是有一套法定程序的。
  王才亮稱,在拆除報刊亭之前,政府會先做到事實清楚,通過前期調查,排查清楚哪些報刊亭可以拆,哪些不能拆,隨後再按照法定程序,與報刊亭主商談。
  如果該報刊亭屬於臨時違法建築或不符合城市規範的建築,政府此時有權要求報刊亭主自行拆除,如果報刊亭主不自行拆除、也不通過行政訴訟程序進行訴訟,政府才有權強行拆除。
  此外,王才亮還提出,政府有責任對被拆報刊亭主的經濟損失進行賠償。
(編輯:SN14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77tsadg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